五芳斋粽子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有人喜欢喜气洋洋的春节,有人喜欢花好月圆的中秋节,也有人喜欢热闹非凡的国庆节,可我最喜欢那丰富多彩的端午节。 在农村每到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超市的货架上也多了各种各样的粽子。有豆沙粽子,有肉粽,还有蛋黄粽等等,让人见了馋涎欲滴呢!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包的粽子。我们家每年都会包粽子,妈妈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包各种各样的粽子。我最喜欢吃葡萄干的馅,每当想起,嘴里似乎还残留着那酸酸甜甜的味道。记得每次我总笨拙的跟在妈妈后面学着包,可每次都以撒了米而告终。妈妈总是笑着说,男子汉哪里做的了这些,快快洗手等着吃去。于是,我就只得退而求其次的守在锅前,锅里先包好的粽子已经能闻到那淡淡的清香了。终于煮好了,一打开盖子,那香味就扑鼻而来,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出来,不顾热的烫嘴大吃起来。 端午节那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。我们不但有新衣服穿,小孩子还挂香包,扣长命缕。那香包里放进了晒干的艾叶,闻着有淡淡的清香,使人精神为之一振;那长命缕由五色丝线组成,上面还会扣有小铃铛。妈妈说那五色的丝线里传递着长辈对我们深深的祝福。每当妈妈帮我系长命缕时,我总会听到妈妈一边系,一边小声的说着什么。当我问时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,笑着说,愿妈妈的宝贝永远健康、聪明。 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,那就是吃五芳斋粽子。传说,春秋时代的楚国大夫屈原被坏人陷害,被流放到了边境。过了几年,他的国家被侵略了,屈原悲痛不已,心如刀割,最后投江自尽了。渔夫们知道了,纷纷划着船来打捞他的身体,可惜没捞着。于是,人们向河里扔饭团,糕点去喂鱼虾,希望它们不要去咬屈原的身体,这个美好的愿望一直流传至今。可惜我们这没有大河,当然也就看不到这盛况。
每年家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是民间传统节日。赛龙舟,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,传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,据说往河里投粽子,让鱼、虾、蟹吃饱了,它们就不再吃屈原的身体了。 端午节前夕,我家中便热闹起来,妈妈张罗着爸爸淘糯米,自己在一旁洗粽叶,外婆呢,把煮好的粽叶叠齐,准备包粽子。我凑上去一看,用料是又大又肥的猪肉,晶莹锡透的糯米让人不能不“口水直流三千尺”。 “馋猫!还没开始就想吃啦?”,外婆笑咪咪地说,“没事来帮忙,不要闲着!”我向外婆吐吐舌头,搬来椅子坐下包了起来。外婆又发话了:“糯叶叠成漏斗形……”“知道知道,您包时我瞧得可仔细呢!“没等外婆说完,我就抢了话,一边又忙活着包了起来。拿起几张粽叶,我反它们叠成漏斗形,放一勺糯米,再放几块猪肉,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来,绕了几下,终于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,这个端午节真有意思!